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

問顧哥反而有求必應


哥:

「其實我也想多寫,只是提別忘字,到最後自己也忘了要寫什麼。真是很慘。你有大詞典,一查就知道,太好了。我只好莫可奈何。」

這種很慘的經驗,對我而言,乃家常便飯。有時,腦海中一個印象糢糊的字,試用各種部首和筆劃都寫不出來,螢幕上所顯現出來錯誤的字看多了,連那印象糢糊的字該怎麼寫都忘了,握著筆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寫什麼?

「在這封e-mail中,最難的字,是別字,仍是不對,我知道但寫不出,一嘆。不寫了。」

提筆忘字,或稱執筆忘字,指在書寫文字時遺忘文字的寫法或拼法。平日極少書寫,文字知識不深或老化、老年痴呆都會提筆忘字。調查指出近八成的人經常會提筆忘字。

提筆忘字是一個延續千年的現象。先秦時代的學者有時忘記字怎麼寫,只好用同音字代替,它們保留在古籍里,成為通假字。

中國的字典普遍都收錄大量的訛字,即錯別字,這反應了中國古代就存在提筆忘字,寫字不標準的事實。

原本想推薦給你的大詞典,在你的電腦中打不開,但如 Google 的首頁還可以用的話,建議你去問顧哥,會更方便些。只要鍵入「提別忘字」按下 Enter去搜尋,就可看到很多內容中有「提筆忘字」的相關網頁,從而馬上就知道「別」是該怎麽寫的。

今後,那個字記不起怎麽寫,就用含有這字的片語、成語、諺語或俗語來問顧哥。詞句中的別字可容忍一個,兩個則不保險,三個就不行。

例如「提筆忘字」寫成:「提別忘字」或「題筆望字」都可以,「提別望字」或「提別望自」就不成。

能列入大詞典的語文資料,有一定的準則和限制,像「提筆忘字」,就不知為何尚未能列入;往往字典裡查不到的,去問顧哥反而有求必應。

  某  2013-06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