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

關於秦檜


哥:

關於秦檜,最近在網路上又看到一則舊聞,不妨當故事聽。

中國考古界2006年的最大發現,是在建設過程中發掘的一宋代古墓,出土了包括秦檜親筆遺囑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。

 該份被專家初步認定為秦檜「政治遺囑」的文物,書寫在一塊長達2.2米、寬約50公分的綢緞上,這也是其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原因。

初步鑒定秦檜該份遺囑作于1145年,時年55歲,即其死前(1155年)十年,岳飛含冤被殺後三年。

秦檜在該份遺囑中,首先告誡子孫遠離政治,自己深知將「獲譴汗青」,「蒙羞萬年」,叮囑子孫在他死後萬莫貪戀祿位,急流勇退,也不可在風暴來臨後為他爭辯,「庶幾可得苟全性命」。

秦檜在該份遺囑中表明,自己堅信對金議和是當時的「國情」下,保全家國的唯一出路,也曾經和岳飛直接探討過此問題,但岳飛表示「要為不可為之事」。

宋高宗當時並不反對北伐作戰,能當「為江北百姓所夙夜仰望」的救世主,令他有種陶醉的感覺。但岳飛還公開宣揚要「迎還二帝」,加上金國在戰爭失利時,派密使來威脅高宗要「送還汝兄」,也不斷暗示被囚的宋欽宗與岳飛有秘密來往,令高宗疑竇叢生,甚至到了寢食不安的地步。

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征途中的岳飛,就是因為金使送來了岳飛與欽宗聯絡的「確切證據」,包括欽宗於返國復闢後將清洗「老九」(高宗為徽宗第九子)人馬的揚言,高宗因此需要和岳飛對證確認。

據了解,秦檜在遺囑中說,高宗與岳飛的晤談,一概秘密進行,他也不能與聞。但事後高宗告訴他,岳飛一再向他表態,只想規復北方迎還二帝,若有私心,最多就是成就功名,待成功後,願意效仿石守信等解甲歸田。至於帝位歸屬,那是「皇家手足間事」。

秦檜在遺囑中對岳飛的戰功給予很高評價,認為岳飛的善戰為其議和提供相當大的便利空間,以打促談的效果很好。但岳飛有功名心,性格比較孤僻,與人不好相處,好多次甚至對皇帝也敢撂挑子,走人,深深得罪了皇帝。

岳飛不大考慮高宗的個人利益,不僅謠傳和被囚敵國的欽宗有來往,還多次當面勸高宗立嗣 (高宗有陽痿的隱疾而無子嗣),因此十分懷疑岳飛擁兵欲立擁立之功,犯了人臣的大忌,違背了祖宗傳下的抑武揚文的宗旨,因此引發高宗即使違背宋以來不殺大臣的誓言,也在所不惜。

秦檜表示,他已竭盡全力至少保全岳雲和張憲,但高宗指示全殺,他亦無奈。同僚們在岳飛被殺後不敢質問皇帝,都來質問秦檜,秦檜也不敢和不便說皇帝的意思,只好說「莫須有」來含糊應對。

弟 某 2013-08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