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

不平即仄



哥:

『在上學時我有位國文老師是個舉人,可惜我平仄沒有學.所以要你先教平仄才行.』

教是萬萬不敢,沒那個資格也沒那個能耐,找點資料給你參考,只需問顧哥,倒是小事一樁。

下面全是問得來的:
詞本來是配樂的歌曲,最初稱之為「曲子詞」。

曲子就是詞調的名稱,也叫詞牌;詞是依照曲譜填寫的詞句。

後來音譜散失,詞樂失傳,詞就脫離音樂而成為一種長短句的詩體,詞只能依據前人作品的句讀、平仄和押韻方式來填寫,詞牌就變成了文字格律的標誌。

填「沁園春」我們不必講究太多,來個山寨版的,只要把這 114 個平仄,改成自己看得懂的字就好。

平與仄就像二進制(binary system)的 1 與 0 ,不平即仄。至於二者如何區分,要先從四聲說起。

四聲是古代漢語的四種聲調。所謂聲調,指語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長短,可分為平、上、去、入四聲。

「平」指四聲中的平聲,包括陰平、陽平二聲;「仄」指四聲中的仄聲,包括上、去、入三聲。

按傳統的說法,平聲是平調,上聲是升調,去聲是降調,入聲是短調。

OK? on your mark, get set, go!

弟 某 2014-04-05